戰火下的啟德機場

戰火下的啟德機場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城,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為切斷華南和港澳運送物資往內地的路線,1938年中發動「廣東作戰」計劃。同年10月,廣州失陷。1939年2月,日軍攻佔海南島,香港完全孤立。

日軍突襲啟德機場

根據宋軒麟《香港航空百年》,啟德機場很多往返內地的民航機在途中被日軍戰機襲擊,因此越來越多航班在夜間欠缺照明的啟德升降,亦盡量避免在明月當空的晚上起飛,改在濃霧和烏雲蓋頂的黑夜成行。

日本為奪取戰略資源,擺脫中國戰場膠着的困境,發動太平洋戰爭,向英、美、荷等國開戰,進攻香港是其戰略重要一環。1941年12月8日上午7時20 分,48架日本軍轟炸機和戰機從日佔廣州天河出發,上午8時飛抵啟德,首先發動攻擊的轟炸機誤炸九龍城樓宇;空襲持續,炸毀5架皇家空軍戰機和8架民航機,皇家空軍力量被殲。(邱逸、葉德平、劉嘉雯:《圍城苦戰──保衛香港十八天》)

當時居於九龍城打鼓嶺道的林珍女士憶述了當日日本軍機空襲啟德的情況:「打鼓嶺道是對着啟德機場的。1941年12月8日早上,突聞一陣陣警報聲,緊跟著就是飛機的狂轟亂炸,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個不停,媽帶我進入天主教堂躲避,等了很久才聽見解除警報聲,外邊人跑來說是日本飛機炸的,街上人們奔相走告『打仗啦,打仗啦』、『啟德機場起火啦』。媽媽把我暫時安排在天主教教堂,自己回家看看情況,她答應給我送吃的來,可我一直等到天黑才見她回來,只拿來幾塊餅乾,一杯水,她說壞人來打我們了,姐姐們不知在哪裏,讓我先吃了就睡覺,她還得找姐姐她們想辦法。我躺在教堂的長椅子上,也不知等了多久,反正餓得肚子咕咕響,後來就迷迷糊糊睡著了。」(邱逸、葉德平:《戰鬥在香港──抗日老兵的口述故事》)

日軍強拆啟德濱及附近多條道路的樓房

香港淪陷以後,日軍以擴建軍用機場為由,在1942年8月強拆啟德濱及附近多條道路的樓房(包括宋街、帝街、昺街等),以及九龍城一帶的村落(包括蒲崗、沙地園、大磡、珓杯石等約二十條村),最少兩萬多居民被逼無償搬遷。少數幸運的,可以被安置往羅湖和九龍塘(今聯福道、蘭開夏道一帶)的簡陋木屋;但是大部分不幸的村民卻只能流落街頭,餓死凍死的不計其數。另外,日軍又拆毀九龍寨城的城牆,用它的城磚修築機場和機場外圍的大渠(今彩虹道明渠)。

1943年1月,日軍藉詞擴建軍用機場,需要大量石材,遂炸毁了聖山和宋王臺大石。幸而,載有「宋王臺」、「清嘉慶丁卯重修」大字的部份能僥倖保存下來,戰後得以移遷到宋王臺花園。(詳見本欄文章,葉德平:〈宋王臺?宋皇臺?碑石浴火重生的故事〉)

據《香港航空百年》,日軍只用了兩年時間便初步建成了兩條跑道:「日軍13/31跑道」(西北至東南向,位於今新蒲崗爵祿街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至九龍灣麗晶花園),和「日軍07/25跑道」(西南至東北向,位於舊啟德機場停機坪至今彩虹邨對出觀塘繞道天橋),但是由於它們都不合規格,所以戰後當局需要重舖。

 xiagg

作者簡介: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載於Kowloon Post龍週。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