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明代宦官權傾朝野因為皇帝授權?

明代宦官權傾朝野因為皇帝授權?

明朝中後期的政局之中,除了君主的能力及作為,亦不得不提到宦官專權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其實明太祖朱元璋一開始對宦官有嚴格防範,於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鑄造鐵牌,立於宮門,明令「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而且嚴禁太監識字,可是後世的子子孫孫卻左耳入右耳出,寵信宦官,令這批於內廷出入之人最終權傾朝野。

朱元璋對宦官干政的警惕,去到明成祖一朝已起了變化。成祖於靖難之變中得到過宦官幫助,因此其即位後任用宦官,下放出使、監軍等權力,更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設置東廠,以刺探臣民舉動,亦為日後宦官專權埋下伏線。

去到宣宗時,於宮中設置內書堂,教宦官讀書識字,並成為定制。這種做法可說是完全把先祖朱元璋「宦官不得識字」的規定拋諸腦後。《明史.宦官傳》所載,宦官自此漸漸通曉文墨,擁有可以替皇帝批閱奏章的能力。

除了君主寵信,朱元璋廢除宰相、朝臣趨附等種種因素交織,亦導致明朝宦官權勢日盛。他們掌握政治、軍事、司法、外交及監察等權力,當然還要處理宮廷雜務,主要劃分為十二監、四司、八局,由司禮監領導,是一個龐大的機構。

《明夷待訪錄》提到「相權轉歸於寺人」,記載司禮監凌駕內閣、成為全國最高決策機關的歷史。《明史.刑法志》則記載,凡審大案,宦官中座,左右才是三法司,「三法司成案,有所出入輕重,其視中官意,不敢忤也。」明代宦官之所以能橫行無忌,與他們手中所掌之權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宦官的權力於明朝一代逐步增長,《明夷待訪錄》評言,漢唐以至宋朝的宦官,都是因為君主昏庸而趁機竊權,去到明朝,宦官的權力有制度所定,變得有根有據。英宗時期的王振、景帝時期的曹吉祥、憲宗時期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以及熹宗時期被稱為九千歲的魏忠賢等,都印證當朝宦官的權力以至對政局的影響,都不容小覷。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5月13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