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人物 | 方仲永

歷史大人物 | 方仲永
歷史大人物 | 方仲永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生平事跡
 
方仲永出身於農民家庭,他從小沒有機會接觸書本。可是在他五歲那年,少不更事的他卻忽然哭鬧着想要紙筆。父親無奈,只好問鄰居借來筆墨。仲永拿起筆後思考了一會,就寫下了四句詩。目不識丁的父親大為驚奇,便請村裏的秀才來看看仲永到底寫了什麼。秀才看完連連稱讚仲永,說他年紀輕輕卻懂得仁的道理。後來父親發現,只要給仲永指定一個物件,他便能寫出詩句。
 
同鄉知道了方仲永的事,紛紛想見識一下這個神童,因此爭相邀請仲永和他的父親到家中作客,有時更會特意花錢請仲永題詩。仲永的父親見這有利可圖,就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訪不同的人,仲永因此不能像一般小孩一樣讀書學習。過了幾年,荒廢學業的仲永名氣早已大不如前,寫出來的詩句還停留在當年的水平。幾年之後,這個神童也變得跟一般人沒有兩樣。
金句名言 |「少時了了 大未必佳」——《世說新語》
這句話指不能用兒時的聰慧斷定他長大後的作為。比如文中的神童方仲永,他在五歲時已經能夠按題作詩。可是在長大後卻失去了年少時的才能。
現在我們常聽到「贏在起跑線上」,有好的開始、早的起步固然可以爭取學習的機會與時間,天資聰穎也能使學習的過程變得容易,但重點是我們需要不斷勤奮學習,惟有努力不懈地認真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成就。
活學活用
古時候,三、五歲能出口成詩、成文的人都被稱為神童,你知道現在怎樣才算得上是神童呢?現在,我們更常用「天才」這個詞語。天才一般是指在智力測驗中獲得140分以上的人。
古代的神童還有一位李秀蘭,卻被父親送出家,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關注下午的文章!
(本文曾於2020年8月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