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維新與明治維新的不同結局》

《百日維新與明治維新的不同結局》

在這次的旅程結束後,我便在想百日維新和明治維新都是一場自強的愛國運動,為什麼同樣是變法革新但結局卻不一樣呢?其實這是基於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因素才造成兩國變法運動的不同結果。

首先在政治方面,日本當時的實權並非有天皇掌握,而是由幕府掌握的,當時武士階層、強藩甚至受欺壓的人民都想削弱甚至推翻幕府,變法成功便要有一個可以統領政權的人,於是便推崇天皇為掌握實權的人,這個變法團體力量大、參與的人也多,便可以輕易推翻幕府。反觀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統治者掌握政權,而在變法時期掌握實權的並不是光緒,而是西太后慈禧。而變法者則只是少數以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為首的知識分子,維新派的勢力薄弱,反之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勢力強大,維新派又如何可以推翻這勢力強大的守舊派呢?這個只有少數人支持的維新運動便注定是失敗的。

其次在文化方面,思想文化差異也是其中一大因素。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自我封閉,不接受外來文化、科技,例如1865年,北京宣武門外修建了一條小鐵路,結果卻適得其反,上至朝堂下至百姓都認為建造鐵路會霸佔田業、路途騷擾甚至會影響風水,並以此為由,反對建造鐵路。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國仍是一個傳統的封建社會,故限制了思想與行動,不利改革。而日本卻是吸收外來文化再不斷加以完善的一個民族,當時的天皇及知識分子都學習西方文化,亦積極嘗試勇於探索,無疑這種思想非常利於明治維新的推行,是明治維新成功的其一因素。中國思想受傳統文化抑壓,難以革新變法。而日本卻在不斷吸收外來文化、技術,維新順利進行。這是因為中日兩國在文化思想上的差異。

而在社會方面,明治維新除了小數利益受損的德川幕府反對之外,大多數的日本國民對維新是持支持態度的,維新運動發展順利。明治維新打破了以往的等級制度,建立國民平等的原則,獲利者是全部日本國民,故日本在社會群眾一致支持的情況下迅速強大,而國民亦富裕起來,達至真正的國富民強。反之百日維新在103天內大量頒布新政,這次的維新運動利益受損的人群佔多數,獲利者只佔少數,而百姓實質上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因此這個朝堂上得不到大臣認同,在社會群眾亦得不到支持,只有小部分人認可的維新運動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實兩國的維新運動的出發點都是以富強國家為目的的,兩者的差別在於一個是從零開始,一個是由舊到新。前者建設新的,引入西方科技、文化,再建立民主及推廣教育,相對而言比較簡單。而後者要推翻以往,再開創新改革,其中受牽連的人多,要維新便困難重重。基於兩國群眾基礎、民眾思想以及措施推行速度掌握的不同,亦導致了兩個維新運動的不同結局。

龔泳童 趙聿修紀念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