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兼讀課程,由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趙令揚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籌辦成立。學員在兩年學習期間,需進行獨立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畢業同學十分珍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自發地把他們提交的畢業論文撮要結集,出版成《根本集》。其後,星島日報為此特闢專欄,亦以「根本集」為名,每月一篇,由課程同學或歷史研習者輪替執筆,成果匯篇成書,至今已出版 7 集。7 本結集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愛好、對學術的熱誠、對推動國史研究的承擔,和對修讀課程期間學習經歷的珍惜。

港幣 60 元 / 本
Image

巴黎和會與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與五四運動

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與法國簽訂《康邊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當協約國勝利的消息傳至中國,萬眾同慶。香港《華字日報》也報道:「一時各洋行商店升萬國旗以誌慶者,幾舉目皆是。電車與自由電機車亦插有旗幟,沿途飄蕩」;(註1)《華字日報》「論說」標題「協約國勝利之同慶」,特別就事件表達欣喜之情,「故協約國之勝利,在協約國人民,固額手稱慶,凡我國人民,亦同此額手稱慶也」,(註2)並報道:「本港政府自接到德國簽押停戰消息後,本港中西人士聞之皆大喜悅。……昨早政府憲報特發號外宣布休業一天。……我中國亦協約國一份子,協約國之勝利,我中國亦有榮光」。(註3)

12月1日,外交總長陸徵祥(1871-1949)率領議和代表團,自北京取道高麗、日本、美國前去巴黎,出席協約國為了解決歐洲重建,以及商討戰後和平等事宜而召開的和會,期間代表團在日曾作短暫勾留。(註4)10日,中國代表團離日赴美。(註5)31日,再自紐約出發,前往法國。(註6)

翌年元月11日,陸徵祥一行抵達巴黎,(註7)出席18日在凡爾賽宮召開的和平會議。(註8)中國議和專使成員——團長陸徵祥、駐美公使顧維鈞(1888-1985)、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1882-1961)、駐英公使施肇基(1877-1958)、駐比公使魏宸組(1885-1942)等。(註9)梁啟超(1873-1929)於2月18日至巴黎,觀察和會情形,並代表中國,為輿論之鼓吹。(註10)

4月24日,陸徵祥電告北京,巴黎和會已決定把青島暫由五大國(英、美、法、日、意)管理,將來才交還中國。(註11)而在4月30日,北京國民外交協會也收到梁啟超於24日自巴黎來電,談及爭取日本同意歸還青島一事,恐生變數,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責各全權,萬勿署名,以示決心。(註12)5月2日,林長民(1876-1925)撰寫《外交警報敬告國民》於《晨報》刊出,消息傳出,引發民眾不滿。4日下午,有北京各校學生,及返國留學生五千人,向東交民巷列隊遊行,手執旗幟,上書誓死恢復青島,及聲討國賊曹汝霖(1877-1966)、陸宗輿(1876-1941)、章宗祥(1879-1962)等字樣,(註13)但日本仍堅持不願交還青島。(註14)

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各國大為驚異,咸謂未有之舉。陸徵祥表示:「中國曾要求於和約內加入條文,以證明山東青島之交還。既不為各國所許,又不能於和約外另文證明交還,至關於確定交還日期,亦未得各國允許切實聲明,欲保留山東條款不簽,尤不可得,故不得已拒絕簽押」,及不赴和會。(註15)

相信梁啟超和林長民都沒有想過,一封電報,一份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居然會掀起一場對現代中國產生如斯影響力的運動。大學生的全面投入,「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還帶動全國群眾對自身、民族和國家的關注。

百載將屆,當代大學生又該怎樣接棒,承先啟後?

相信,唯有保持「聲聲入耳、事事關心」的精神,並做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才會「不負少年頭」。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碩士同學會執委                            周正偉博士

註解:

註1:〈萬眾同慶之和平〉,《華字日報》,香港,1918年11月12日,第壹張叁頁。

註2:〈論說:協約國勝利之同慶〉,《華字日報》,香港,1918年11月13日,第壹張弍頁。

註3:〈普天同慶〉、〈華商總會佈告二〉,《華字日報》,香港,1918年11月13日,第壹張叁頁。

註4:《華字日報》,香港,1918年12月2日,第壹張弍頁。《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17-1921年)》第二冊,香港:大東圖書公司,1981年,第163頁。

註5:《華字日報》,香港,1918年12月12日,第壹張弍頁。〈太平洋舟中陸專使電〉,《秘笈錄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63-64頁。

註6:《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1月6日,第壹張弍頁。

註7:《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1月14日,第壹張弍頁。〈法京陸專使電〉,《秘笈錄存》,第66頁。

註8:《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1月20日,第壹張弍頁。

註9:《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1月23日,第壹張弍頁。《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17-1921年)》第二冊,第172頁。

註10:《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3月3日,第壹張叁頁。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457頁。梁啟超,〈飲冰室專集之二十三——歐遊心影錄節錄〉,《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第63頁。

註11:《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4月26日、5月1日,第壹張弍頁。〈法京陸專使電〉,《秘笈錄存》,第134-137頁。

註12:《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4月21日,第壹張弍頁。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459-460頁。

註13:《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5月7日,第壹張弍頁。《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17-1921年)》第二冊,第189-190頁。

註14:《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5月16日,第壹張弍頁。

註15:《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6月30日,第壹張叁頁。《華字日報》,香港,1919年7月4日、5日,第壹張弍頁。《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17-1921年)》第二冊,第204-205頁。〈法京陸專使電〉,《秘笈錄存》,第223-224頁。

(本文曾於2018年12月《星島日報》「根本月報」專欄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根本集 #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 #顧維鈞 #陸徵祥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