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馬褂是騎馬時穿的嗎?

馬褂是騎馬時穿的嗎?

馬褂是清朝服飾文化滲入漢族文化的一個明顯的體現。   馬褂原本是滿族人的服飾,滿語叫「額倫代」。它輕便緊身,既可以禦寒,又方便騎射。因此,多在騎馬時穿著,所以便稱為馬褂。  


    馬褂是革在長衫外面穿著的。它用綢、緞或紗製成,不加花紋及彩繡,往往是圓領、對襟,褂長至臍,袖長至肘。滿人喜歡馬褂服裝.清代八旗官兵都身穿與自己本旗色彩相關的馬褂。如八旗中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官兵,分別穿金黃色、白色、紅色、藍色馬褂;而鑲黃、鑲白、鎄紅、鑲藍四旗官兵,則分別穿著紅邊金黃色、紅邊白色、白邊紅色、紅邊藍色的馬褂。     雍正王朝之後,馬褂逐漸風靡天下。不僅皇帝親王、文臣武將穿著馬褂,此種服飾還傳入了民間,逐漸成為民間的一種禮服。當時男子,不管是什麼民族,也不管什麼年齡段,都喜歡在長袍外面加一件馬掛。長袍馬褂已經超越了年齡、民族的限制,它成為當時人們共同的服裝模式。這種裝束整齊大方,穿上後顯得儒雅瀟灑,得體熨帖。長袍馬掛,再配上一根衣辮,幾乎成了清人最明顯的特徵,與清代的文化息息相關。清滅亡後,還有不少遺老遺少依然身穿長袍馬褂。新中國成立後,這種服裝才逐漸退出了服裝舞台。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