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我們說人講信用時常說「駟馬難追」,這是怎麼來的?

我們說人講信用時常說「駟馬難追」,這是怎麼來的?

「駟馬難追」的意思就是只要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比喻已說的話,難於收回;既成的事實,不能挽回。駟馬難追的典故早在先秦時期就已開始使用,只不過與現在的說法稍有出入。   《論語•顏淵》記錄孔子的弟子子貢曾批評衛國大夫棘子成說:「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意思就是說你怎麼能這樣解說君子,話一出口即便是四匹馬拉的車也追趕不上。   等到了宋代,這句俗語已經廣為流傳了。歐陽修《六一筆記》記載當時俗語就說「一言出口,駟馬難追」,就與我們現在的說法一樣了。為什麼非要說四匹馬而不說二匹、五匹呢?原來這與古代的車駕有著密切關係。  


  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馬,所以有很多和馬有關的字,如「驪」指深黑色的馬,「騏」指有青黑斑紋的馬,「騵」指赤毛白腹馬等。古代用馬駕車也很講究,不僅嚴格區分車駕等級,不能隨意逾越規矩,對名稱也有特殊的規定。如果是三匹馬拉的車就叫「驂」,四匹馬拉的叫「駟」。四匹馬拉的車速度很快,所以「駟」常常用作戰車。   「駟馬難追」就是用最快的車子去追也來不及了。由於「駟」馬很快,所以還用「駟之過隙」來比喻時間過得飛快,無法追趕。像「駟馬難追」這樣和馬有關的同語,在漢語詞彙中並不少見。關於「駟」字還有很多與之相關的名詞,如:「上駟」指最好的四匹馬拉的車;「駟牡」指的是同駕一輛車子的四匹公馬;「駟馬髙門」指能容駟馬高車通過的大門,引申為門第顯赫。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