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涌之戰

官涌之戰

由於林則徐力主禁絕鴉片,因此與時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早已結下仇怨。後義律在「林維喜案」中,拒不交出兇手,並率領「路易沙號」、「珍珠號」等四艘戰船突襲正在巡洋的大鵬營守將賴恩爵之水師船,釀成「九龍海戰」。

「九龍海戰」只以僅僅四小時便宣告結束,義律率英船逃回尖沙咀。據林則徐〈使粵奏稿・會奏九龍洋面轟搫夷船情形摺〉所述,事後新安縣知縣梁星源等稟報:「查夷人撈起屍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又漁舟疊見夷屍隨潮漂淌,撈獲夷帽數頂」,義律方傷亡不少。至於清廷方面,林則徐在奏摺報告謂「我兵傷斃者二名,其受傷重者二名,輕者四名,皆可醫治。師船間有滲漏,桅篷亦有損傷,均即趕修完整」,傷亡相對英方輕微。

人們稱「九龍海戰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那是因為英國便不再掩飾真正意圖,明目張膽地派出軍隊對清廷發動戰爭。

穿鼻洋之戰

「九龍海戰」結束後約兩個月,即1839年11月3日,義律為阻止英國商船皇家撒克遜號(Royal Saxon (1829 ship))與林則徐「遵式具結進口」(依照規定簽訂進口保證文件),於是派出窩拉疑號(HMS Volage (1825))及風信子號(HMS Hyacinth (1829))在穿鼻洋攔截。期間,窩拉疑號向皇家撒克遜號發警告炮,清水師提督關天培見狀,便率水師戰艦軍保護皇家撒克遜號。

窩拉疑號遂向清水師發炮,「穿鼻洋之戰」正式開始。

經過一小時激戰,穿鼻洋之戰以英、清戰船對峙半小時結束。在此戰中,清水師有三艘火船遭擊沉,多艘戰船受損,並且有15人死亡,30多人受傷,關天培左手亦被炸傷。英軍方面,窩拉疑號、風信子號兩艘戰船均有損傷,並有1人傷重不治。

官涌之戰

穿鼻洋之戰雖然沒有正式分出勝負,但是清方的損失明顯是較為嚴重。此戰以後,清方仍然堅持禁煙,而英方也是死心不息,因此,嗣後的官涌之戰可以說是預計之中。

在穿鼻洋之戰結束後,清廷馬上布置尖沙咀以北官涌山(今佐敦附近)的防務。為什麼會選擇在這處布防?林則徐在他的奏摺〈會奏穿鼻尖沙嘴疊攻轟擊夷船情形摺〉曾經說明。他說:「尖沙嘴迤北,有山梁一座,名曰官涌,恰當夷船脊背之上,俯攻最為得力,當即飭令固疊深溝,相機剿辦」。昔日的官涌山對出正是維多利港,是夷船行走、聚集之地,而此山在海口附近,正好居高臨下,架設大炮轟擊夷船。

根據林則徐奏摺,「夷人見山上動作,不能安居」,於是聚集人員持械登陸,走上山坡窺探究竟。官涌守將增城營參將陳連陞、護理水師提標後營遊擊之守備伍通標見狀,即派兵截擊,打傷夷人二名,奪槍一桿。雖然只是攔截英方斥候的小戰事,但卻開啟了一連十天的官涌之戰。

義律率領的英國軍艦在十天之內發動了六次攻擊。林則徐在奏摺中寫了第三次接戰的激烈戰況:「該夷大船在正面開砲,而小船抄赴旁面,乘潮撲岸,有百餘人搶上山崗,各放鳥槍,僅傷兩兵手足,被增城右營把總劉明輝等率兵迎截,砍傷打傷數十名,刀棍上均沾血跡,夷人披靡而散⋯⋯」。此次以後,英軍仍然死心不息。於是,林則徐「添調官兵二百名」,又「添安大砲數位」,以「致遠攻堅」。

其後,英軍又發動了兩次攻擊。幸而,官涌山「既佔地利」,林則徐增調兵士和大炮,所以再三打英兵擊退。十天六場的官涌之戰宣告結束。

官涌之戰雖然規模很小,但卻是日後鴉片戰爭的前哨戰。它既展示了林則徐禁煙的決心,同時也對侵略者發出一次有效的警告。而在這場戰事後,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為防英軍再犯,在尖沙嘴山麓、官涌之南山上,添置由內地調配的五十多門大炮,並把大鵬灣營改為協,派副將駐守。

guan

作者簡介: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載於Kowloon Post龍週。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