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1839年6月18日】鴉片戰爭日誌

【1839年6月18日】鴉片戰爭日誌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6月18日
  • 地點:廣東虎門
  • 人物:林則徐、怡良

林則徐在虎門函告怡良銷煙時「有花旗攜眷來看,其眷屬能解漢語,且曉漢文。」

陳勝粦氏據《中國叢報》第八卷第二期第一篇,只有裨治文(Bridgman)和京(King)謁見林則徐。京夫人則由弁遜陪同在另一處吃茶點,眷屬情況可能是由接待人員報告的。

#知史討論

「《廣東方言讀本》(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 是美國人出版的第一部漢語教材,也是在中國寫作完成的第一本練習廣東方言的實用手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讀本》的主編者裨治文(E. C. Bridgman)是美國第一位來華傳教士,于1830年初抵達廣州。早在1835年,他就有意要編寫一本漢語教材,後於1837年開始動手,第二年完成。《廣東方言讀本》於1841年在澳門出版,大8開本,693頁,是美國人有史以來最早的漢語教材。

為了表彰裨治文的這一大貢獻,紐約大學在同年授予他神學博士學位。在裨治文之前,最早來華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也因其編寫的《華英字典》被格拉斯哥大學授予神學博士學位,時間是1817年。19世紀的傳教士最早往往是憑藉語言學的業績而得到學界承認的。

1829年10月裨治文離開美國前,傳教會給了他若干條指示,其中第一條就是要求他把開始的幾年投入到漢語學習中,並說如果發現廣州的學習環境不理想,可以考慮到麻六甲的英華書院。裨治文後來沒有去英華書院,而是在廣州跟隨馬禮遜學習。本來學習漢語最好是找中國人做老師,但當時清政府的極端文化保守主義政策(教外國人漢語有殺頭之禍)使這一點很難實現。即使能找到個別不怕冒險的老師,在師生雙方精神都很緊張的情況下,教學效果也一定不會太好。傳教會的指示中擔心廣州的『學習環境不理想』,應該就是指此而言。這種不理想的狀況直到1844年才得以改變,中美《望廈條約》中約定:『准合眾國官民延請中國各方士民人等教習各方語音,並幫辦文墨事件,不論所延請者系何等樣人,中國地方官民等均不得稍有阻撓、陷害等情;並准其採買中國各項書籍。』裨治文是《望廈條約》談判時美方的主要翻譯,其時他已經來華十多年,但據中方人員的看法,他的口頭表達能力仍十分有限,『以致兩情難以互通,甚為吃力』(《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1844年是馬禮遜去世十周年,這位最早的漢語教師晚年的境遇不佳,估計去世前幾年能夠用來指導裨治文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多年來裨治文主要是通過馬禮遜編寫的工具書——特別是《華英字典》——來學習漢語,口語不佳也就很難求全責備了。經過多年的學習,裨治文的漢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1836年他用中文獨立撰寫了介紹美國歷史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一書,就是明證。」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中的資料來源:《中華讀書報》<美国人出版的第一部汉语教材>,作者:顧鈞,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裨治文 # Bridgman #京 #King #虎門銷煙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