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指事未做完而終止,不能善始善終。   出自《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東漢時,河南樂羊子,娶了一位通達事理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邊拾到一塊別人遺失的金子,帶回家交給妻子保管。樂羊子以為妻子一定會很高興,誰知妻子不僅絲毫不為所動,反而規勸樂羊子:「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裡的水,正直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捨。把別人遺失的金子據為己有,不是大丈夫所為啊!」   聽了妻子的話,樂羊子慚愧得滿臉通紅,急忙把金子送回原處,然後到很遠的地方,拜求名師、鑽研學問去了。  


  一年後,樂羊子突然跑回家來。妻子很驚訝,問他:「你求學讀書才一年時間,怎麼就回來了?」樂羊子笑著說:「時間長了,很想念你,所以回家看看,沒有別的事情。」   妻子聽罷,拿出一把剪子,把他拉到織布機旁,指著織布機上的綢布說:「你看,這布的原料是蠶繭,用織布機一點一點地編織起來,日積月累才能織出一寸、一尺、一丈、一匹的綢子。如果我一剪子將它剪斷,就會前功盡棄。你讀書也是這個道理。日積月累地刻苦學習,才能獲得成功;如果半途而廢,不就像剪斷的絲線一樣,白白浪費了時間嗎?」  


  樂羊子深受感動,第二天一早便離家繼續求學。最終,他歷經百忍,終有所成。

Image